這篇算重操舊業,不用敬稱
不過今天只是短短的記錄一下想法~ 動輒堆砌四五千字的年齡已經過了 :)
--
在林懷民的舞台上,總有飽滿的存在感。
濃厚的筆觸,多彩的肢體,從裡到外的內涵爆發,舞者布景音樂的若即若離,構成遠超我等視野的廣闊意境。安靜、寧定、但滿溢的存在。從繁複到簡潔,舞者和編舞者都追求簡單的力量。力來自由靜轉動,更深一層,自靜而更靜,意而未發。
八度斜角的舞台,來自實際面的考量。社會化的頂尖藝術家給予「一日架台」他的解答:八度、折角A4與反白投影。並不是說來冠冕堂皇、自我追逐的所謂書法意境。平民而現實,不改其衷的創作;今日與昨晚總會有些變化的舞蹈;從不滿意,但也震撼全球的感動。藝術家抱著數字、生計、理想與幽默,持續進化。
寫好的書,放在架子上三十年,還是那本書,僅邊緣泛黃,車線乾縮。動作是活的,人也是活的,每一天每個人或每次排練,舞作無法重複。當舞者的單影在投影水墨間徜徉扭曲,他揮舞筆頭,卻沒有筆身,筆身是編舞者與舞者熟成度的融合,是株仍在成長的樹苗。
舞者們對跳,在聲韻中自行組合此時此刻的姿態。投影若排練般流動,舞者收勁佇立,從深沈墨色與模糊人影變化歸為寧定。在無識之士震動的手機聲畔,聆聽自己的摒息,直至墨色收斂於空白,舞者自空白放開,未臻完美的空白,糾結肺葉的強韌力道;任由喘息,彷彿投射自身於八度斜角的一端。
11/2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