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老實說,波特曼小姐雙臂一舉,我就呆住了,那不是天鵝翅,那是南京板鴨。
這才是黑天鵝應有的肢體語言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XBuZskWPiQ
把妖氣跳出來的黑天鵝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6xhKxDGWqo
from PTT movie seafood(節錄)
看到這段話,不自覺的打開了文章編輯器…網路真是誘人又惱人的東西
當然,以下有劇情洩漏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StxJPdQD8g 全本天鵝湖芭蕾舞劇影音連結
首先,Black Swan是齣以芭蕾舞為題材的電影,愛情、驚悚、血腥、動作(?)…怎樣都好,但不是芭蕾舞片,更不是藝術紀錄片。對古典芭蕾較熟悉的觀眾,得放下「專業的傲慢」,才能放鬆 – 如Natalie一般 – 地融入這部Darren的最新力作。
所以呢,先把芭蕾相關的埋怨一次處理完:
古典芭蕾是個特殊而嚴苛的領域。職業舞者必然變形的腳掌,層巒疊翠的厚繭死皮形成指尖的緩衝,不留意一定外八字前進的雙腳。太高的不要,胸部太大的切掉,上半身太長的請另尋高就,長相太醜的到後面當背景去。不健康性愛最氾濫的封閉環境,一個動作可能一輩子都作不好的殘酷世界。 沒有人能引導繪畫重回浪漫主義時代,古典芭蕾卻始終在百年的少數頂尖作品中,尋求19世紀的掌聲與美好。
PS:這個百年指狹隘的古典派古典芭蕾,主要以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為代表
以這樣的背景作為題材,技巧上惹人非議在所難免,導演Darren想必了然於胸。
僵硬的手臂線條,蹩腳的重心轉移,單調的旋轉剪輯……滿滿的瑕疵 – 對芭蕾舞片來說。把這些表現完美,然後IMDb從60名進步到58名的?那不重要 – 對這隻感受到完美的黑天鵝來說。
當天鵝湖謝幕,忙不迭地走出電影院,在微明的道路上細細咀嚼Natalie帶來的視覺與心靈饗宴。要說怎麼樣是稱讚一部成功的電影或優秀的演員,我想這就是了。
白天鵝從王子的掌心摔落,糗態與壓力再次具現化了Lily – Nina夢想與畏懼的形象。暴力擊碎了鏡子,貪欲支配了肢體,完美壓過了痛楚。白天鵝再也不掩飾背上的爪痕,白潔的肌膚和鮮紅的傷跡,從鱗狀化為羽毛,宣告當今世人追求的真實慾望,在紅與黑的黑天鵝身上破繭而出。
黑天鵝帶著舞者的欣羨、觀眾的讚嘆回到化妝間,現實讓白天鵝重新現身,血跡不再,Lily未死,而自己的身上卻已刺穿了深深的血紅窟窿。完美才剛體會,黑白天鵝不再以鏡裡鏡外分隔兩地,她們同時顯現在鏡子前,Nina邊落淚邊化著白天鵝妝,從痛楚到難受,無助,最後轉為欣喜。這段表情的複雜變化,讓我在大銀幕前跟著抽泣,太艱鉅、太感傷、太厲害,而且 太美了。
PS:真希望隔壁的狗夫沒被我吵到…
一個服從權威、怯懦、追求技術完美,簡直是為了白天鵝而生的Nina。從偷走前女王的口紅開始,露出了那一絲真實的慾望。被湯瑪引出來,被Lily逗弄起來。把幻覺和大量明顯的暗喻結合成轉化的過程,蛋糕、母親、刮破的鞋底、折斷的硬底……總在渴求認同眼光的Nina,狂吻湯瑪的Nina,實現母親夢想,最後完美落下的Nina。若是來看主角的演技和轉折,這片從99分起跳不為過。
要說對這部電影有什麼芭蕾以外的不滿……就是Darren用了好幾次轉頭時突然出現角色的手法。這可以製造驚悚效果沒錯,但,請不要一再使用。Black Swan不是專門嚇人的驚悚片。
不要刻意嚇觀眾,要嚇Nina,讓Nina的表現來嚇我們,震撼我們。
親愛的Darren。
音樂因為95%是用天鵝湖的原曲,沒有符合Oscar的入選資格。但如果對天鵝湖的原曲有一定的印象,就能感受那天鵝湖原本的情境如何巧妙的融入這部電影中。音效時有佳作,即使稱不上驚豔,也絕不平庸。
白天鵝轉生為黑天鵝,仰仗的是血紅的雙眼和濃豔的血漿。
黑天鵝重返回白天鵝,血絲消褪帶來幻想的終結,眼中無紅絲,地上無鮮血,只留下用腦內啡抑制的痛楚,催促白天鵝完成最後的演出,Nina終於微笑的接納了自己黑紅白共存的身份。
黑紅白三種鮮明的色彩,不用像「告白」中刻意營造的灰色色調,不那麼顯眼,卻又淡淡的、逐步的侵蝕我等的視線,描繪Darren和Natalie的完美。
完美,存乎一念。用紅白黑三種顏色,讚美它。
PS:前面的芭蕾相關因為FB當掉,提不起興致重寫,就簡易版本看看吧…